春溪笛晓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零点看书00ks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《小牧场》/春溪笛晓

第九十四章

张副会长坐不住了,上前把笔拿了起来。他仔仔细细地把笔来回看,手有些颤抖。他的好友还那么年轻,长得俊,显小,看不出已经三十来岁。

好友向来是羞涩的,经不得夸,一被人夸就脸红。

很多时候好友总是在埋头做笔,不做笔时就写字或者画画。那么安静的一个人,谁都不会害,从不和别人争吵。他到那边时看见了好友在玉米杆上刻的画,画得还是那么好。可是那样的日子,没有笔、没有纸、没有光——没有未来,再没有什么把臂同游,再没有什么挑灯夜战,每个面孔都是陌生的,每个面孔都是狰狞的,连夜深人静到了梦里,也梦不到一丝丝光明美好。

会害怕的吧,哪怕是再坚强、再勇敢的人,面对那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无边磨难都会害怕的——更何况他的好友那么内向、那么安静,能坚持那么久已经很累了。

可是很长一段时间里,他都在想如果能再快一天——如果能再快一天的话他就能把好友带回来——再快一天见到的就是活生生的人。只差一天啊!就只差那么一天!他们曾经爱不释手的“吴溪笔”就这样从世间消失。

也许世上还有会制吴溪笔,但谁都不愿意去寻找,甚至会刻意避开它的消息。他们都怕,怕想起那些事,怕想起那些人,怕想起那些艰难而痛苦的岁月,更怕想起那些每一天都欢喜无忧的岁月。

往昔的欢乐不能再重来,往西的痛苦却始终隐痛在心。

于是回忆越是欢欣,痛楚就越是鲜明。

触物伤情!

张副会长敛起悲伤。不想去找,不等于到了眼前还能不管。袁宁这孩子他是知道的,若不是有事绝不会找上门来,会带着这样一支笔到他家显然不是单纯给他看看。张副会长说:“你从哪儿找到的?”

袁宁把遇上老人的事原原本本告诉张副会长,还特别说明老人家里的情况。

若是没有那样一个养子,老人如今的住处虽然狭窄了点,却也不是不能继续住下去。可老人招惹了那样一个渣滓,继续住在那儿可能还是免不了被骚-扰。这种人不是大奸大恶,对上外人就怂,典型的窝里横,抓又抓不久,赶又赶不走,愁!

张副会长明白了:“你别担心,我会想办法。”他想了想,已经有了主意,“年前协会得了笔项目经费,是用来扶持传统技艺的。今年省里经济不错,给的经费也大方。吴溪笔在市面上绝传已久,若那老先生果真是吴溪笔的传人,我可以替他做好材料申请立项。到时候经费和住房都会由协会解决。”

袁宁惊喜地说:“那就太好了!”

“小滑头!”张副会长揉了揉他脑袋,笑骂了一句,“你来找我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吧?”袁宁肯定是知道他对“吴溪笔”的牵念、知道他熟知协会的立项流程,才会特意带着笔来找他。真是人小鬼大,小小年纪活成精了!

袁宁笑眯眯。

了结了一桩心事,袁宁起身向张副会长道别,默不作声地把带来的那支笔留给了张副会长。

张副会长坐在沙发上,整个人仿佛都陷入了沙发里,一动也不动,像尊雕塑。过了好一会儿,他才伸手拿起那支吴溪笔,仔细地端详起来。

比起好友制的笔,眼前这支似乎大上一点点,主要是笔管稍大,笔头都是兰花式的,洁白如未曾盛开、含苞待放的白玉兰。每一根毫毛都经过精挑细选,整整齐齐地挨在一起,使得笔头看起来圆挺丰满,可到了尖端之后,每根毫毛却跟有生命似的紧紧收拢起来,形成又尖又好看的笔尖。

好友安安静静制笔的模样,一下子又来到了眼前。他们用着好友制的笔,对制笔也有了点兴趣,不过看过一次之后他们都放弃了,根本连碰都不想碰!制笔这一行,太需要耐心,也太需要细致,好友开始制笔时往往一整天都不挪窝。

那时他们总笑着调侃:“不用等到几十年后,我们已经知道你老了以后会是什么模样了——肯定也是一天到晚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自顾自地忙活,谁喊都不听,谁找都不应,连吃饭睡觉都不记得。”